三星移動業務如履薄冰。過去幾代Galaxy S和Galaxy Note給三星積累了大量的口碑,但所有的正面影響力卻因為新一代Galaxy Note 7出現了一連串的爆炸事件而逐漸喪失。
手機爆炸并不陌生,甚至三星之前的Galaxy S系列,也有過爆炸的先例,但像現在這樣焦頭爛額的卻是次,那么,國產手機應該以什么樣的姿勢看待三星Note 7爆炸?
擺脫“難產”的尷尬
如果沒有爆炸門,從8月底開賣到9月中旬iPhone 7正式發貨,這個時間段是三星卡位蘋果的黃金時期,韓國廠商也有機會再續今年上半年Galaxy S7和S7 edge的佳績,而事實上三星也確實是這么做的。
根據三星公布的數據,截止9月初,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里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售出250萬臺Galaxy Note 7。
當外界都在討論三星將這么多產品召回后,會有多少損失,市值會蒸發多少的時候,不應該忽略的是——三星在短時間里,在全球市場出貨250萬臺手機的能力,而且沒有出現大面積缺貨的情況。
與之相對的是,國產手機在過去的5年時間里快速成長,也不乏明星廠商的身影,但至今還有很多廠商因為量產而焦頭爛額。
小米將負責供應鏈的周光平撤掉后雷軍親自操刀,仍舊沒有擺脫缺貨的尷尬,魅族、華為的新品在開賣初期,也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缺貨狀況,而羅永浩的錘子,代和第二代都在量產上出現過問題,現在第三代都曝光了大半年,仍然還沒有具體的上市時間。
三星深陷Note 7“爆炸門”給了眾多國產手機廠商追趕進度的機會,但純粹的嘲諷卻是沒有意義的,手里備足了貨,或者說擺脫自身“難產”的問題才是關鍵。
此前,OPPO副總經理吳強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“不要小瞧iPhone 7,不要對三星Note 7事件落井下石”,這應該是國產品牌應有的心態。不應該抱有心災樂禍的心態,應該從中吸取經驗教訓,千鋒教育為迷茫的人,提供一條的道路。選擇IT技術培訓,選擇一個興趣,收獲一份的工作。
掃碼匿名提建議
直達CEO信箱